滥竽充数出自哪里?滥竽充数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?

滥竽充数出自哪里?滥竽充数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

滥竽充数这个成语出自《韩非子·内储说上七术》,原文言文是这样的:齐宣王使人吹竽,必三百人。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,宣王说之,廪食以数百人。宣王死,湣王立。好一一听之,处士逃。

滥竽充数的故事

故事说的是战国时候的齐宣王非常喜欢听人吹竽,并且喜欢听大家一起合奏,所以他四处派人搜罗吹竽厉害的乐工,最后组建了一支三百人的大团队,每次听吹竽,必然是三百人一起吹。而这些乐师的待遇非常好。所以当时有一个叫南郭的人听说了齐宣王这种嗜好,就设法求见宣王,向宣王吹嘘自己是一名很厉害的乐师,结果宣王没有核实就把他也编入了吹竽的团队里。

然而这位南郭先生实际上根本不会吹竽。他只是在乐队表演的时候,摇头晃脑的学其他乐工吹竽的样子,装模做样罢了。几百人一起吹,而他又学的惟妙惟肖,因此一直未被齐宣王发现他的异样,就这样他与其他乐师一样享受着优厚的赏赐,过着舒适的生活。

后来齐宣王死了,到齐湣王继位,湣王同样爱听吹竽。只是他不喜欢听合奏,反倒是喜欢一个个单独听。这下南郭先生就不能继续混在队伍里装样子了,这要是被发现,丢饭碗事小,掉脑袋事大!于是他赶紧趁着湣王还没叫他演奏,悄悄溜走了。  

滥竽充数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?

韩非子写这个故事,以当时的背景其实是阐述一种帝王权术:要分别听取意见,而且要一个一个的听。所谓有比较才有鉴别。这样才能洞察每个人的所思所想和所限。

而经过后世对这个故事总结引申,得到了滥竽充数这个成语,寓意也更加丰富了:一是自古以来,骗子无处不在,大家要睁大双眼,看清社会;二是管理不精细,就会有人钻空子;三是只有真才实学才能立于不败之地

滥竽充数的故事